宋秀
仓皇逃窜的滋味,李重进终于亦体会到。
当淮南军右翼冲向中军时,李重进就意识到,败局难以挽回。
为避免在乱军中被杀,李重进很果断的先行逃出了战场。
这一举动,让李重进捡回了一条命,但驰影军的覆灭,却对李重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。
在凝汗马的舍命奔驰下,李重进追上了前军。
然就在前军斥候上前护卫时,忠心护主的凝汗马,却陡然间脱力将背上的李重进重重的摔在了地上。
这一摔,直摔的李重进七荤八素。
而倒地的李重进,在听到凝汗马的悲鸣声后,思绪连从错乱中转醒。
李重进定睛望去,通体黝黑的凝汗马上,满是箭伤。
凝汗马瘫倒在地,鼻间不断透着粗气,眼看着已命不久矣。
凝汗马跟随李重进征战多年,曾数次救李重进于危难之间,李重进对凝汗马是有着特殊感情的。
不顾身上的伤势,李重进慌乱甩开斥候的搀扶,径直扑到凝汗马的躯体前。
但等李重进的手触碰到马身时,马身已渐渐停止了起伏。
察觉到凝汗马的生命终结后,又想起驰影军大多覆没的李重进,心中浮现一惊惧的猜想:
往日他引以为傲的驰影军,凝汗马都已离他而去,那他的末日还会远吗?
“大周,无救矣!”
仰天悲呼出这句后,身上有伤的李重进,直接在斥候面前晕了过去。
李重进的晕厥,引得斥候们乱作一团。
驰影军大败,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仅以身免的消息,如一股飓风般,很快在淮南的千里沃土上席卷开。
当听闻这一消息后,淮西诸州的地方大族,皆遣使欲拜访赵德秀,请以粮肉犒军。
淮西诸州,虽早在宋军的掌控中,然之前州内的各地方大族,因宋军来安一败,心中大多抱着蛇鼠两端之态。
滁州这一战,打碎了他们犹疑的态度。
淮西诸州如此,那在李重进掌控中的淮东诸州呢?
大宋建隆元年九月中旬,淮南东境发生大变。
濠州、泗州、楚州等州县豪强,皆杀李重进所置长吏,并遣使向赵德秀表示臣服之意。
在旬日之间,赵德秀几乎收复淮南全境。
目前淮南地域中,尚还负隅顽抗的唯有扬州。
而单凭一座孤悬的扬州,是无法抵挡宋军的兵锋的。
这一点,身为江南名将,林仁肇自是知晓。
在大营中的瞭望台上,林仁肇收回了看向扬州的贪婪目光。
曾几何时,扬州是南唐国土,而今
林仁肇,原为闽国裨将,在东南一地有“林虎子”的名声。
前几年周军攻打淮南,李璟征召东南名将一同作战,林仁肇这才正式加入唐军中。
在淮南一战中,林仁肇不同于其他唐将,闻周军之名就色变,一溃千里。
林仁肇不止不惧周军,还数次主动对周军发起进攻,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。
因在淮南一战中的优异表现,近年来林仁肇一路受到李璟提拔,逐渐成为南唐方面举足轻重的大将。
今次,林仁肇是奉李璟之命北上袭击扬州。
刚接到这道圣旨时,林仁肇颇为兴奋:
“趁宋军与淮南军相争,我军当可渔翁得利。”
林仁肇有这想法,全是为南唐考虑。
不料他刚有此建言,就遭到李璟的反对:
“汝此番领兵北上,只为引诱李重进率军回撤。
扬州之归属,不是汝能决意的事。”
李璟担心林仁肇鲁莽行事,为南唐招来大祸,又另命皇甫继勋为监军,从旁监督林仁肇。
有着李璟的圣旨压着,哪怕林仁肇有心为南唐收复故土,亦只能望城兴叹。
在发出一声重重的叹息声下,林仁肇走下瞭望台,瞭望台下皇甫继勋正等着他。
当林仁肇来到身前后,皇甫继勋出言说道:
“刚收到探报,淮东诸州皆上表给赵德秀,愿重新臣服于大宋。”
听完这则情报后,林仁肇淡淡的点了点头。
这一点在得知李重进滁州大败后,他心中就有着预料。
相反,皇甫继勋脸上却有着不解。
皇甫继勋素知林仁肇才能,便开口问道:
“驰影军虽覆灭,然淮南军尚有万余正兵。
李重进局势,何以急转直下?”
皇甫继勋,是南唐有名的将门子弟,不过他的出名源于他的纨绔。
见皇甫继勋的见识,竟还没地方大族高,林仁肇只能出言解释道:
“驰影军是李重进嫡系部队,军中的部分人,出则为军,入则为校。
驰影军的覆灭,已对淮南军的整体军心、战力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。
重要的是,失去驰影军,让李重进对淮南诸军的掌控力大大下降。”
当林仁肇说到这一点,皇甫继勋的脸上已露出明悟之色。
既有明悟,皇甫继勋对这件事就失去了兴趣。
转而他接着说道:
“斥候来报,宋军的前锋已抵达扬州城十数里外。
今日将军,当与某一同前往拜见太原王。”
作为逃命的败军,李重进最先回到扬州城中。
而在李重进回城后,一路有意拖延的林仁肇,方才率军出现在扬州城外。
听皇甫继勋身为南唐人,却尊称起赵德秀,林仁肇本能的感到不喜。
可李从嘉还在赵德秀手中,今日拜访之事,林仁肇不得不去。
不然日后回到朝中,一些早对他有微词的大臣,定会借这件事参他。
在皇甫继勋的建议下,林仁肇点点头:
“待吾安排好防务,就与汝一同前往。”
临近傍晚时分,数万士气高昂的宋军,抵达扬州城下。
在大营搭建时,赵德秀领着众人来到扬州城下百步外,打量起这座历史悠久的名城。
报着敲打的心态,众人中包括着李从嘉。
广陵、江都,俱是扬州的前身。
而自有割据势力在江南产生后,扬州因地理位置的优越性,就一直是中原政权的军事重镇。
本来作为军事重镇,扬州的城防当是很坚固的。
然在当年的淮南一战中,周世宗曾下令焚毁过扬州的城墙。
周世宗的这一示威之举,在今日间接的帮助了赵德秀。
望着扬州城墙的一些残破处,赵德秀手指道:
“明日攻城,谁愿为吾下之?”
此话一出,身后众将意识到立功的机会已来临。
田重进率先出拜道:
“末将愿往。”
田重进的请战声一落,李汉琼就出身抢道:
“田将军贵为佐将,当陪太原王坐镇中军。
先登之事,还是交给末将。”
说完后李汉琼,用祈求的眼神看向田重进。
那眼神中,蕴含的寓意好深:
“潞州一战,你所获颇丰,扬州一战,就别抢了!”
李汉琼与田重进私交颇深,若是以往,面对李汉琼的祈求眼神,田重进定不会视而不见。
可今日,田重进却选择直接扭过头,摆出一副两人不熟的模样。
扬州唾手可得,战功面前,哪有情分。
而面对着攻占扬州的战功,哪位将领又能忍得住呢?
当李汉琼话音杭刚落,一道请战声,又出现在赵德秀身后。
“末将崔翰,愿为先锋。”
这道声音一出,认出声音主人身份的众将,脸上不由出现异色。
出言请战的人,名为崔翰,出身博陵崔氏。
崔翰是赵匡胤的潜邸班底之一。
因出身名门,加上崔翰仪表卓越,众人对他的印象,一直是“儒将”。
赵匡胤对崔翰的任命,亦大多是军中文职。
而崔翰给人的印象是沉默寡言,从不轻易发言。
没想到今日在扬州城下,一向惜字如金的崔翰,竟会主动请战。
重要的是,你一儒将,好端端的玩什么命呀!
面对诸多同僚投来的异样目光,崔翰脸色淡然。
眼瞅着淮南平叛已进入尾声,此时不玩命,何时能封妻荫子?
田重进、李汉琼、崔翰三人的争相请战,如同一颗火星般,将场间的请战气氛瞬间点燃。
热烈且嘈杂的请战声,直将赵德秀整个人淹没。
响亮的请战声发展到后面,已悄然演变成另一副模样:
李汉琼见请战的人越来越多,脑子一热之下,直接解开上身戎衣,露出了那一身精壮的肌肉。
精壮的肌肉上,遍布着累累伤疤。
有一道伤疤,甚至延伸到胸口处。
在众将面前,李汉琼骄傲的指着身上道道伤疤说道:
“当年滁州一战,某跟随陛下浴血奋战,杀敌无数。
当年某能助陛下拿下滁州,今就能为太原王拿下扬州。”
周世宗征淮南时,周军曾与唐军在滁州发生大战,而那场大战的主将正是赵匡胤。
说这番话时,李汉琼的声音显得格外的高,他是想让赵德秀听到。
察觉到李汉琼的“险恶用心”后,田重进惊诧不已。
以往只认为李汉琼直来直往,竟不知他如此有城府!
但李汉琼以为,就他为陛下流过血吗?
想到这一点,田重进、马仁瑀、杨信等战将,都纷纷开始解开上衣。
要说身上的伤疤,他们不一定比李汉琼少。
唯有崔翰,刚把手搭在上衣,就无奈的耷拉了下来。
他不解衣,不是在顾忌博陵崔氏名声,是他没有伤疤可露!
诸位宋将互相袒胸争功的场景,将李从嘉看得心神乱颤。
而在看到诸将身上,那一道道可怖的伤痕后,李从嘉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。
这一刻在他的眼中,宋将们哪里像人?
分明是一头头饥渴的猛兽!
好在这群猛兽,当下有兽王统领。
见诸将争战愈演愈烈,有的将领都将手伸向下方了,赵德秀忍不住怒喝道:
“够了!”
这一声怒喝一出,场间顿时安静下来。
而当赵德秀将目光朝着诸将扫视而来时,凡是被目光扫视到的将领,都麻溜地将上衣重新穿上。
纵算是方才闹得最大声的李汉琼,亦是如此。
待将上衣都穿好后,诸将看向赵德秀的目光,都变得有些畏缩。
滁州大胜后,赵德秀在军中的威望,已再次上了一个台阶。
震住诸将后,赵德秀直接点将道:
“明日攻城,由李汉琼先登。”
听到这则将令,李汉琼自然喜笑颜开,其他宋将难免失望。
然失望归失望,无人心中有所质疑。
下达完将令后,赵德秀转身往大营走去。
从表面上看,赵德秀脸色如常。
但实际上,赵德秀的心中有着喜意浮现。
诸将强烈的奋战之心,有助于他接下来的谋划。
当赵德秀领着李从嘉回到帅帐中后,就有亲军来报,说是林仁肇,皇甫继勋二位唐将在营外求见。
赵德秀知道,这是林仁肇来要人了。
虽目前还不能放李从嘉回江南,但赵德秀并未有躲避的想法。
“带他们来。”
在赵德秀的命令下,林仁肇及皇甫继勋,很快就来到帅帐中。
皇甫继勋一进入帅中,先对赵德秀恭敬的行了一礼,而后便将目光都放在李从嘉身上。
见李从嘉除去脸色有些晦暗外,其他都无碍后,皇甫继勋忍不住松了一口气。
接着皇甫继勋就拱手向赵德秀求请道:
“今我军已至扬州,吴王可归矣!”
在之前赵德秀与李璟的约定中,赵德秀并未明言一个准确放归李从嘉的时间。
赵德秀说的是:“淮南事毕,且正式册封吴王后。”
今李重进困居扬州城苟延残喘,淮南大局数日可定。
在这时机,他出言迎回李从嘉并不突兀。
面对着皇甫继勋的求请,赵德秀并未马上做出回应。
在李从嘉的目光中,赵德秀解下了腰间佩剑,并直接抽出锋利的剑身,在他面前用软布认真擦拭起来。
赵德秀的脸色,正渐渐变得深沉。
赵德秀的动作及脸色,让李从嘉的心登时提了起来。
滁州城外的那夜,及今日的所见所闻,让李从嘉对赵德秀拭剑待发的行为,萌发了一个危险的猜测:
拔剑四顾,是在寻敌乎?
众多宋将,可正愁无功可立!
这猜测一出现在心中,李从嘉猛地一个激醒:
“北上以来,遇知音太原王,吾乐在其中。
今上朝册封还未举行,怎可轻易离去?”
李从嘉生生控制住畏惧,说出了这番话。
这番话一出,皇甫继勋直接无语——吴王,你到底是哪边的?
相比于皇甫继勋的无语,赵德秀听到这番话后,脸上露出笑意。
好一个乐不思唐。
“唰”地一声,手中锋芒回归剑鞘。
“吴王所言有理,吾会再次上书陛下,求请册封使者前来淮南。
今为九月,至多两个月,吴王定可归朝。”
顺着李从嘉的话,赵德秀直接定下了最后时间。
面对赵德秀的决定,皇甫继勋虽有心据理力争一番,然由于李从嘉的主动求请,目前南唐不占理呀!
无可奈何,皇甫继勋只能顺从这一决定。
至于在旁一直不说话的林仁肇,则对赵德秀故意拖延时间的行为起了疑心。
难不成,他所图者不仅是李重进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