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档案局

繁体版 简体版
小说档案局 > 宋秀 > 第126章 宛若曹操 率先进攻

第126章 宛若曹操 率先进攻

宋秀
当杨师璠的上书送至时,周行逢正在湖边水寨中,观察着楼船的召集情况。

在当世,战斗力最强的战船便是楼船。

楼船通常分为2-3层,甲板四侧建有女墙,用以抵抗敌军的箭矢袭杀。

除去防御作用外,楼船上的士兵还可通过女墙上的箭孔或矛穴,远程或近程灵活杀伤来犯的敌人。

楼船最上层设指挥台(望楼),方便船上将领登高指挥。

借用后世一物比喻,“船高楼大”的楼船,类似于水上坦克。

当年南楚衰弱后,作为继承最多家产的武平军,基本将南楚的水军成建制继承下来。

再加上长江南方政权,都想靠着江湖水利阻挡中原政权,故周行逢掌权期间,大力发展水军。

有着优良的基本盘,又有着数年不遗余力的发展,暂且不算其他战船,当下武平军中单楼船足有上百艘!

这上百艘楼船,还是经过周行逢精心改良后的。

周行逢骄傲的称呼经他改良后的楼船为“巨舰”。

望着林立在水寨中,宛若沉睡中猛兽的巨舰,周行逢心中大定。

凭借着这么多巨舰,他有信心能将宋军在宽阔的湖面上正面碾碎。

信心大涨之际,周行逢展开杨师璠的上书看了起来。

周行逢知道张文表并非杨师璠对手,周行逢还以为这封上书,当是一封捷报。

可在看完内容后,周行逢脸上露出吃了一只苍蝇的恶心感。

周行逢曾想过会引狼入室,但他未想过世上会有这么“蠢”的狼。

猛虎尚未驱逐,南汉就先想着保存实力。

恶心归恶心,伍彦柔用意险恶,周行逢不可不防。

想到这,周行逢命人前去召来李观象。

当李观象到来后,周行逢对他说道:

“抽调五千兵力南下,协助杨师璠驻防衡州。”

先前派杨师璠南下时,周行逢已给他数千兵马。

再给杨师璠五千,两番合兵下,杨师璠手中已有万余。

万余兵力,加上杨师璠的才干,足以短期内保证衡州无忧。

听完周行逢的新命令后,李观象忍不住提醒道:

“大战将开,贸然分兵,恐不利于我军。”

在先前的军情中,宋军与武平军的兵力当在伯仲之间。

若当下分兵五千,那武平军的兵力就会劣于宋军。

李观象一介文人,下意识觉得此举对己方不利。

李观象的提醒,让周行逢不止没有担忧,反而大笑起来:

“我军兵力,怎会弱于宋军?

武平十州,征调之下,再凑数万水军何难?”

战前,赵德秀及周行逢都评估过对方兵力。

但那时评估的是对方的主力部队,并不包括辅兵。

寻常作战,辅兵的战斗力偏弱,基本不会被考虑进野战序列中。

周行逢一开始,亦未想过让辅兵上阵。

然当战场局势进一步清晰后,周行逢改变了想法。

要是步战,让辅兵与大宋禁军作战,基本属于必败。

但现在是在洞庭湖上!

水战不同于步战,水战中战船的优势占据主导地位,再加上武平诸军,入伍前皆伴水为生,精通水性。

有着这两点因素,足以弥平武平辅兵战斗力偏弱的问题。

于李观象面前,周行逢手指身后绵延的楼船说道:

“若无足够兵力,怎可彻底发挥我军优势!”

身后大量“水上坦克”,让周行逢自信满满。

周行逢的自信,成功感染到了李观象。

“大王英明!我军必胜!”

湖面作战,立寨为要。

寨,类似于军队在湖面上的军营。

宋军中,少有精通水战之人。

然昔日种下的善因,正逐渐开出善果。

在江陵城中,赵德秀得到了一位精于水战的将领——梁延嗣。

梁延嗣就是那位在宋军奇袭江陵时,被某位宋军当做战利品顺手拉上马的江陵守将。

那一日梁延嗣的表现是不太好看,但那属于宋军有心算无心,并不代表梁延嗣本人没能力。

梁延嗣早先是后梁在荆南的将领,后归顺荆南节度使高季兴。

梁延嗣投效高季兴后,深得南平历代主君信任,逐渐成为南平方面举足轻重的大将。

至高保勖时代,梁延嗣已身兼复州团练使,荆南马步军都指挥使一职,几乎掌握着南平所有军权。

本来以梁延嗣在南平军中的地位,南平灭国后,梁延嗣基本难逃被清算的命运。

幸亏梁延嗣遇上了赵德秀。

因感念于赵德秀的仁德,在赵德秀整顿荆南军队时,梁延嗣倾心协助。

在梁延嗣的协助下,赵德秀才能短时间将荆南军整顿完毕。

在整顿荆南军的过程中,赵德秀认识到梁延嗣的能力。

赵德秀又听孙光宪说,梁延嗣擅长水战,故而在荆南军重组完成后,赵德秀将这荆南军的统领权,交至梁延嗣手中。

而在率军抵达华容后,有关水战方面的事宜,赵德秀都几乎交给梁延嗣署理。

华容,收服江陵水军,南征大业

当诸多关键词联系在一起后,赵德秀觉得自己有点像曹操。

而梁延嗣,便是他的蔡瑁。

赵德秀的信任,让梁延嗣感动不已。

为报赵德秀恩德,梁延嗣多日来少有休息,一直尽心监督着水寨的建造过程。

今日,梁延嗣正领着赵德秀视察刚建成的水寨。

高居楼船上的赵德秀,在梁延嗣的陪同下,大致视察了一遍宋军连绵的水寨。

作为宋军在洞庭湖上的根据地,水寨的防御性自然要优先考虑。

以赵德秀在陆上安营的经验来看,宋军水寨的结构布置相当合理。

满意之余,赵德秀对着一旁的梁延嗣说道:

“汝近日来的劳累,吾都看在眼里。

吾知你难离故土,待战事一毕,吾会上书陛下,让你担任江陵防御使一职。”

赵德秀的话,让梁延嗣大喜。

“多谢王上。”

行礼时,梁延嗣因多日劳累未整理的满头白发,被湖风吹的乱飞。

梁延嗣今年六十有余,六十多岁还能为了大宋这么拼,实在难得。

当视察完水寨的基本情况后,赵德秀问起了他最关心的一件事:

“我军战船准备的如何?”

水战之要,在于战船,这一点赵德秀是知道的。

听到赵德秀的询问后,梁延嗣让水手将楼船驶向一处戒备森严的港口。

当来到港口外后,居高临下的赵德秀,见到了港口内陈列好的众多战船。

观战船数量,足有数百艘。

但数百艘的战船数量,并未给赵德秀带来安全感。

在他目中,宋军的战船大多为走舸与斗舰。

走舸船体狭长,桨手众多,速度极快,通常用来水面侦查。

至于斗舰,船身用多重木板加固,两侧竖立女墙,可防卫士兵半身,属于中型战船。

在港口中,斗舰的数量最多。

可重要的是,赵德秀在港口中未看到多少楼船。

“我军楼船,太少了!”

赵德秀忍不住叹气。

楼船作为水上利器,大宋军中一向稀缺。

昔年后梁为抵抗晋军渡过黄河,东拼西凑下,方才整出十余艘楼船在黄河上阻截晋军。

就是那十余艘楼船,还被晋军给尽数焚毁。

后来周军征淮南时,虽得到了许多唐军战船,但那些战船基本以斗舰为主。

平定南平后,赵德秀曾第一时间问询过梁延嗣,南平军中楼船的情况。

那时赵德秀得到纸面数据是:三十余艘。

这一数据并无造假,但重要的是,楼船与其他战船不同,是需要时常维护的。

而南平国耽于享乐已久,赵德秀很担心高氏君主并未重视这一点。

有此担心,赵德秀先前曾让梁延嗣去仔细摸清每艘楼船情况。

能整修的楼船,就赶紧抢救下。

从今日的情况来看,南平的楼船应当是大多“伤重不治”了。

听到赵德秀的叹息后,梁延嗣脸有愧疚。

“臣当年曾建言过先王,然先王无意防护,臣有罪。”

说着,梁延嗣就要下跪请罪。

梁延嗣岂能不知,南平水军楼船的缺失,会让宋军在接下里的水战中,劣势被进一步放大。

然梁延嗣还未跪下,就被赵德秀伸手挡住。

“我军楼船败坏之罪,在于保融保勖两兄弟,与将军无关。

将军不用挂怀。”

扶起梁延嗣的同时,赵德秀脸上已无叹息之色。

若能尽得南平水军三十余艘楼船相助,那宋军在接下来的洞庭湖水战中,是会轻松一些。

但纵算没有,这一战还是得打。

“无舟船之利”,自古是中原政权统一天下的难题。

万事开头难,一味叹息于国无用。

当扶起梁延嗣后,赵德秀有感他之辛苦,伸手为他稍微整理一番被风吹乱的白发。

手一伸出,赵德秀便感觉到风向。

时值冬季,是东北风。

这一风向,让赵德秀心有所感:

“梁将军,今季洞庭湖上常刮什么风?”

梁延嗣不知赵德秀为何突然问起这点。

有感于赵德秀的礼遇,梁延嗣迅速答道:

“今季时常刮的是北风或东北风。”

回答完这句后,梁延嗣又想起一种可能:

“但有时亦会刮起迅猛西北风。”

听到梁延嗣的回答后,赵德秀神色悠悠,不知在想着什么。

既是南征,宋军自然要主动发起进攻。

大宋建隆元年十一月下旬。

赵德秀亲率四万宋军,乘坐着数百艘战船从洞庭湖朝着岳州进发。

岳州又称巴陵,是后世的岳阳市。

宋军一动,周行逢就已得知消息。

为不让宋军有可乘之机,周行逢选择率军在洞庭湖上的君山与艑山之间迎敌。

君山与艑山,分别是位于洞庭湖东北侧的两座岛屿。

这两座岛屿一左一右,宛若两座门神般,控遏着宋军从洞庭湖进入岳州的要道。

将武平水军列阵于要道外,实为进可攻,退可守。

十一月十九日,宋军与武平军在君山外的湖面相遇。

随着与武平军愈发接近,远处湖面上壮观的一幕落入宋军的眼中。

武平军中的上百艘楼船如同一座座湖面上移动的山峦,坚木裹铁的船身泛着乌黑的光泽。

察觉到宋军战船在接近,武平军的上百艘楼船稳稳的碾过水面,在湖面上劈出一道道宽广的浪痕。

武平军的上百艘楼船并非零散排布,靠着众多优秀的水手,船与船之间虽有间距,却透着严整的章法。

上百艘楼船几乎同时前进,宛若一道延绵的山脉,横亘在身前数里的水域上。

在望之如山般的楼船周围,有着数之不尽的斗舰如穿梭的鱼群般往来游弋。

它们体型虽远不及楼船,却胜在数量众多,像是给身旁的楼船套上了流动的铠甲。

在周行逢的征召下,斗舰上、楼船上,密密麻麻的武平军身影如蚁沾附。

初观武平军数量,何止四万之众?

恐有十万!

眼中出现的一幕,让一众宋将都不由脸色骤变。

武平水军战船的强大,远超众人的想象。

武平水军的人数,亦大大超出了原先的预估。

位于后方楼船之上的赵德秀,在见到眼前一幕后,眼神中亦不免震惊。

知道两方水军有差距,没想到差距竟能这般大。

一时间赵德秀终于明白,为何在淮南大胜后,周世宗未一鼓作气,一举灭掉南唐。

但震惊的情绪只出现一会。

昔日三千逐三万都敢为之,何况今日手中有数万雄兵?

察觉到武平军的气势,会影响到己方军心后,赵德秀抽出腰间长剑,击打着楼沿厉声说道:

“传令全军:

孤亲自督战,若有舰船越后一步者,皆斩!”

赵德秀命令一出,登时就有传令官踏上走舸,凭借着走舸的机动性快速在全军中穿梭,传达出赵德秀军令。

当赵德秀的命令传遍全军后,全军将士精神一振,心中退缩之意尽消。

下达完第一道军令后,赵德秀持剑看向呼延赞:

“素闻卿骁勇,百闻不如一见!”

昔日呼延赞夺取壶关时,赵德秀并未亲眼见到。

形势上敌强我弱,除去语言震慑外,还得做出具体行动。

赵德秀是主帅,不能轻易行动,而全军皆知呼延赞是赵德秀亲卫统领。

若能让呼延赞代主上阵,足以进一步振奋军心。

赵德秀话音刚落,呼延赞便慨然领命道:

“王上但画形势,今日令王上见矣!”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