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档案局

繁体版 简体版
小说档案局 > 权道游龙 > 第781章 终极考验

第781章 终极考验

权道游龙
次日清晨,江城宾馆会议室。

张卫东提前半小时到达,仔细检查了会议材料。

臧力力快步走来,低声道:“张书记,刚收到消息,郑司长昨晚单独见了乔志宏,谈了两个多小时。”

“知道谈了什么吗?”张卫东眉头微蹙。

臧力力摇头:“乔总的人嘴很严。不过……”她压低声音,“郑司长今早特意要了江钢近五年的进出口数据。”

张卫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。郑毅此举显然是要考察江钢的技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,这对接下来的谈话至关重要。

九点整,听到郑司长车子到达的信号之后,站在楼下的张卫东再次整理了一下仪表。

一辆京牌轿车缓缓驶进了市委大院。

张卫东快步上前。

其他常委与副市长,全部等候在会议室里。

张卫东说过在迎来送往的事情上,一定要简单从事,但是,今天来的人物确实重要,他必须拿出足够的态度来。

但他相信,他带着臧力力和秘书在这里迎候,已经足够了。

郑毅下车后朝着张卫东走来。他五十岁上下,身材挺拔,目光如炬,举手投足间透着不怒自威的气场。

“郑司长好!”张卫东远远的伸出双手,躬身相迎。

郑毅握手力道很足:“张书记年轻有为啊,江钢改制方案很有创意。”他开门见山,“不过我想知道,你们的技术真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?”

张卫东早有准备,说道:“昨天刚好我们与乔总一起在江钢进行了一次实验。一会儿,请郑司长去会议室听我们详细汇报。”

张卫东并不急于解释。

一切需要事实说话的。

进了会议室,整个江城的官员迅速起立。

郑毅双手下压,示意大家落座。

众人落座,张卫东把郑毅请到了主位上。

一切从简,没有多余的寒暄和虚假动作。

“我想看看你们的实验过程和数据。”

张卫东让工作人员打开了投影,有录像有ppt,全是昨天在江钢车间,在乔总的关注下,进行的一次实验过程和有关数据。

郑毅仔细查看每一组数据,不时提出尖锐问题。

当看到特种钢材的疲劳强度指标时,他突然打断:“这个数据比东瀛同类产品高15%,你们怎么做到的?”

“关键在于冶炼过程中的智能控制系统。”张卫东从容解释,“我们采用量子计算模拟优化了合金配比和热处理工艺……”

谈话逐渐深入,郑毅的问题越来越专业。张卫东对答如流,甚至预判了郑毅的每一个疑虑。

一小时后,郑毅严肃的表情终于松动。

“张书记,不瞒你说,来之前我对你们的技术承诺持怀疑态度。”郑毅合上笔记本,“但现在我信了。国家需要这样的创新!”

张卫东正要谦虚几句,郑毅却话锋一转:“不过,我有个条件。”

“您请说。”

“这项技术不能只用在江钢。”郑毅目光灼灼,“我要你们组建一个国家级钢铁技术研发中心,把先进工艺推广到全行业!”

张卫东心头一震——这不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机遇吗!

但张卫东表面保持镇定:“郑司长,这需要大量资金和政策支持……”

“资金不是问题。”郑毅大手一挥,“国家发改委可以设立专项资金。至于政策……”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,“如果你能把这件事办好,我个人支持你进入省委班子。”

这番承诺分量极重。张卫东立即表态:“请郑司长放心,盛世科技有这个技术实力,江城也有这个决心!”

“好!”郑毅满意地点头,“下周我带专家组来实地考察,届时会宣布一个重大消息。”

送走郑毅后,臧力力兴奋地说:“东哥,这是要提拔你啊!”

张卫东却若有所思:“没那么简单。郑司长这是在下一盘大棋……”他转向臧力力,“立即联系王哲,让他准备下周专家组考察时的技术演示。另外,查查最近国家在钢铁行业有什么大动作。”

一周后,江城钢铁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况。

国家发改委专家组一行二十余人,在郑毅司长的带领下,浩浩荡荡开进了江钢厂区。

厂区主干道上挂满了“科技兴企、实业报国”的红色横幅,工人们自发列队欢迎,场面热烈而隆重。

张卫东亲自在厂门口迎接。他今天特意换了一身深蓝色西装,显得格外精神干练。

“郑司长,欢迎各位专家莅临指导!”张卫东上前与郑毅握手。

郑毅微微颔首,转身介绍道:“这位是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的刘院士,这位是宝钢集团的总工程师王教授……”

张卫东一一握手致意,目光在扫过专家组时,突然在一张熟悉的面孔上顿住了——那是前世赫赫有名的“钢铁泰斗”陈国栋院士!此时的他还是个刚评上院士不久的中年学者,但在业内已经颇有声望。

“陈院士,久仰大名!您在《金属学报》上那篇关于微合金化的论文,我拜读过很多遍。”张卫东热情地握住陈国栋的手。

陈国栋明显愣了一下,随即笑道:“没想到张书记对钢铁冶金也有研究?”

“略知一二。”张卫东谦虚地说,随即话锋一转,“不过今天我们展示的技术,可能会颠覆您的一些认知。”

陈国栋眉头一挑,眼中闪过一丝不以为然。作为行业权威,他见过太多夸夸其谈的地方官员了。

郑毅看在眼里,轻咳一声:“张书记,直接带我们去看实验现场吧。”

“这边请。”张卫东做了个手势,引领众人向改造后的3号车间走去。

车间门口,王哲带着技术团队已经等候多时。

见到专家组,他立即迎上来:“各位专家好,我是盛世科技首席科学家王哲,负责本次技术改造。”

陈国栋打量着眼前这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,忍不住问道:“王博士是哪个学校毕业的?导师是谁?”

“清华本科,mit博士,导师是理查德·费曼教授。”王哲平静地回答。

专家组顿时一片哗然。

费曼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,在理论物理界享有盛誉,但是,跟钢铁冶金似乎扯不上关系。

陈国栋摇摇头:“王博士,恕我直言,钢铁冶炼是实践性很强的领域,光有理论恐怕……”

“陈院士,”王哲不卑不亢地打断他,“请先看看我们的实验数据再下结论。”

众人进入车间,只见一条改造过的生产线正在运转。

与传统钢铁厂震耳欲聋的噪音和高温不同,这条生产线异常安静,几个戴着ar眼镜的技术人员在控制台前轻点屏幕,整个流程井然有序。

“这是我们改造的智能控制系统。”王哲介绍道,“通过量子计算模拟,我们优化了从原料配比到轧制成型的每一个环节。”

他示意助手拿来一块刚刚下线的不锈钢板:“这是采用新工艺生产的316l不锈钢,请各位检测性能指标。”

陈国栋接过样品,仔细查看后,脸色渐渐变了:“这光泽度……这表面光洁度……”他急不可待地走向一旁的便携式检测设备,“我要马上做个成分分析!”

其他专家也纷纷围上来,各自拿出专业仪器开始检测。

十分钟后,检测数据陆续出来。整个专家组陷入了诡异的沉默。

郑毅察觉到异常,问道:“怎么了?数据有问题?”

陈国栋深吸一口气,声音有些发抖:“郑司长,这块钢材的耐腐蚀性是国际标准的三倍,强度提高了50%,而成本……居然降低了20%!”

“这不可能!”一位宝钢的专家失声叫道,“按照现有理论,这几个指标是互相矛盾的!”

王哲微微一笑:“这就是量子计算的威力。我们在原子层面重新设计了合金结构,突破了传统理论的局限。”

他示意助手打开一个三维投影:“这是我们的量子模拟系统,可以实时展示冶炼过程中每一个原子的排列变化。”

专家组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绚丽的原子结构图,那精妙的排列方式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。

郑毅眼中精光闪烁,转向张卫东:“张书记,这项技术如果推广到全国……”

“每年至少能为国家节省上千亿外汇,同时创造万亿级的新增产值。”张卫东胸有成竹地说。

就在这时,陈国栋突然冲到王哲面前,激动地抓住他的手:“王博士,请务必让我参与这项研究!这将是钢铁工业的革命!”

其他专家也纷纷围上来,七嘴八舌地询问技术细节。场面一时有些混乱。

郑毅见状,拍了拍手:“各位专家,请冷静。今天只是初步考察,后续会有更深入的技术交流。”

他转向张卫东,意味深长地说:“张书记,借一步说话。”

两人走到车间角落,郑毅压低声音:“卫东,不瞒你说,我来之前已经向家父汇报过这个项目。”

张卫东心头一震。郑毅的父亲是前国务院副总理郑老,虽然已经退居二线,但在高层仍有巨大影响力。

“郑老怎么说?”张卫东小心翼翼地问。

“家父很感兴趣,特意让我带句话。”郑毅目光炯炯,“他说,像你这样既有政治头脑又有技术眼光的年轻干部,应该承担更重要的责任。”

张卫东强压下心中的激动:“感谢郑老厚爱。不过技术突破是团队功劳,特别是王哲博士……”

“不用谦虚。”郑毅摆摆手,“家父看人从不出错。下周的省委常委会,我会正式提议你进入省委班子,主管工业和经济工作。”

就在两人交谈时,臧力力匆匆走来:“张书记,刚接到省委办公厅通知,万书记要求您立即去省城一趟,说有重要人事安排要商量。”

郑毅微微一笑:“看来消息已经传开了。卫东,好好准备吧,你的舞台会越来越大。”

当天晚上,西江省委小会议室灯火通明。

万国来亲自给张卫东倒了杯茶,笑容满面:“卫东啊,郑司长对你评价很高。中组部已经原则同意,增补你为西江省委常委。”

张卫东正要谦虚几句,万国来却话锋一转:“不过有人提出了质疑,认为你太年轻,缺乏地方工作经验。”

“万书记,我……”

“别急。”万国来摆摆手,“郑司长提议让你分管工业和科技,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。但要想服众,你得再立一功。”

“请万书记指示。”

万国来取出一份文件:“国家准备在长江经济带布局一个国家级钢铁技术创新中心,投资规模上百亿。各省都在争,如果你能把这个项目拿下……”

张卫东顿时会意:“万书记放心,盛世科技的技术优势明显,加上郑司长的支持,我有八成把握。”

“好!”万国来拍拍他的肩膀,“只要项目落地,我立即召开常委会,把你的任命摆上桌面!”

离开省委大楼时,已是深夜。

臧力力在车里等候多时,见张卫东出来,立即递上一份密报:“东哥,查清楚了。郑家正在推动一项国家级工业升级计划,钢铁是第一个试点行业。”

张卫东快速浏览文件,眼中精光闪烁:“果然如此……力力,通知王哲,立即启动‘钢铁大脑’项目的第二阶段研发。另外,让张华准备一份详细的投资计划书。”

臧力力一边记录一边问:“东哥,这个钢铁创新中心,咱们真要争?”

“不仅要争,还必须要赢。”张卫东望向窗外的夜色,声音坚定,“这不仅是政绩,更关系到国家工业命脉。前世这个项目被外资把控,导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。这一世,我绝不会让历史重演!”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