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档案局

繁体版 简体版
小说档案局 > 宋秀 > 第149章 符氏诡计 继恩报信

第149章 符氏诡计 继恩报信

宋秀
在赵德秀于礼宾院中,为国家大事谋划时,皇城中的延寿宫内,亦正发生着一件事。

药味满布的延寿宫内,面如枯槁的杜太后,正躺在床榻上由符氏亲自喂着汤药。

今年五月开始,杜太后就感染风寒。

宫内的人本以为,这一次风寒无甚大碍,没料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杜太后的病情开始产生变化。

上一月,赵匡胤想为杜太后祈福,便特地下诏赦免死罪以下囚犯。

赵匡胤的祈福起到的效果并不大,据御医回报,杜太后的病情起起伏伏的。

前几日忧心于杜太后病情的赵匡胤,在处理完科举的一切事宜后,便带着赵光义离开汴京前往嵩山,想着亲自向名山祝祷为杜太后增寿。

自赵匡胤离开京城后,城内的一些人心思就变得活跃起来。

那些人,以符彦卿为代表。

符彦卿在朝中势力根基深厚,随着新政的一步步开展,符彦卿得知了一个消息:

“朝廷将要罢天下节度支郡之权。”

得知这一消息后,符彦卿大惊。

五代中的节度使,在地方上宛若土皇帝。

节度使们,不但在地方上拥有着军权,甚至行政权、司法权、人事权都掌握在他们手中。

当年周世宗在位时,借助着高平大胜的威势,曾对地方节度使的权力,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。

在周世宗的举措下,节度使对地方的掌控力已有着一定的削弱。

可当年周世宗的改革,是有着妥协的。

例如对符彦卿这一地方强镇,周世宗主要采取拉拢的手段。

周世宗一方面迎娶符彦卿之女立为皇后,一方面加强符彦卿在大名府的实力,想让他成为周室的地方重臣,牵制中央权臣。

在周世宗的操作下,大名府及周边诸州,宛若已成为符彦卿的私产。

符氏一族在地方上作威作福,好不快活。

今符彦卿得知,朝廷要打断他土皇帝般的生活,这让符彦卿如何能接受?

但哪怕心中再不愿,符彦卿并不敢明面上反对兵威正盛的朝廷。

多番思虑之下,符彦卿想出了一个突破点——杜太后。

将杜太后当做突破点,主要基于两个原因。

一个原因是赵匡胤为至孝之人,另一个原因是杜太后并无政治智慧,好骗。

而要想借助杜太后的力量,阻止朝廷下一步新政的开展,身为外臣的符彦卿是不能直接参与的。

符彦卿将这件事,交给了女儿符氏。

正所谓爱屋及乌,杜太后对王皇后不怎么喜爱,对赵光义的妻子符氏,可是喜欢的紧。

杜太后的出身谈不上高贵,加之赵光义与符氏成亲时,赵氏还不是皇族,故而杜太后心中认为,那时符氏是下嫁给了赵光义。

两重原因影响下,自杜太后病后,她数次婉拒了王皇后与李杜若的照顾请求,身边只留下符氏一人在身边。

杜太后的偏爱,赵匡胤的离宫,给了符氏极佳的机会。

符氏在给杜太后喂完汤药后,见杜太后病体难返,想来大限之时就在这几日,于是她便低声抽泣起来。

刚喝完汤药,正在养神的杜太后听到了符氏的抽泣声。

她艰难的睁开沉重的眼睛,看到了满面泪水的符氏:

“贤媳何故抽泣?”

问这句话后,杜太后脸上挤出了担忧的神色。

自己都病入膏肓,杜太后还有闲心担忧符氏,可见她对符氏的喜爱。

听到杜太后的询问后,符氏先是“一惊”,像是意外她的哭泣竟会惊扰到杜太后。

见打扰到杜太后的休息,符氏慌忙于榻下请罪。

联想到符氏近段时日的尽心侍奉,符氏的慌乱请罪让杜太后心生怜意:

“贤媳有何心事尽管说来,老身自会为你做主。”

一朝成为一国太后,加上皇帝又是个孝顺至极的人,杜太后自觉天下间没有她摆不平的事。

在杜太后的连番追问下,符氏才“勉为其难”地说道:

“母后久染沉疴,面容日益憔悴,妾身不免悲从中来,恨不能以身替之。”

符氏先是显露出令人感动的孝心。

当显露完孝心后,符氏接着说道:

“妾身悲伤,既是担忧母后凤体,更是想到近来朝中对家父的攻讦.”

说到攻讦二字时,符氏哭声渐大。

符氏的反应,让杜太后愈显焦急。

由于先入为主的观念,杜太后对德高望重的符彦卿这一亲家是相当看重的。

杜太后甚至在心中认为,当初若无符彦卿的大力支持,赵匡胤未必能那么容易坐稳皇位。

况且符彦卿的荣辱,是会关系到赵光义的未来。

多重因素影响下,爱子情深的杜太后,竟勉力撑起病体半躺在榻上,急切地开口问道:

“朝臣是如何攻讦符卿的?”

察觉到情绪烘托的差不多,符氏连张启唇舌,将一些事实添油加醋的说上一番。

在符氏的叙说下,杜太后听到的事实是这样的:

符彦卿一心为国,然树大招风,随着朝廷新政开展后,一些奸臣幸臣不断上书污蔑符彦卿有不臣之心。

在奸臣幸臣的污蔑下,符彦卿深感不安,有朝不保夕之感。

当扭曲完一遍事实后,符氏最后哭诉道:

“妾身恐惧,或许陛下回朝后,家父就要被免冠罢爵,成为阶下之囚了。

若家父被论罪,要是牵连到官人该如何是好?”

符氏这话一出,杜太后的脸色变得愈发苍白。

杜太后气的用手拍着榻沿:

“有我相护,谁人敢害我儿?”

杜太后的语气中,充满着怒气。

然愤怒之余,知道自身病情的杜太后,心中却浮现几分担忧的情绪。

今日她尚在,朝中都有奸臣敢中伤符彦卿从而影射赵光义。

来日她要是驾鹤西去了呢?

担忧的情绪让杜太后心急,可再心急还是无用,以她的智慧,是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的。

无可奈何下,杜太后连问符氏道:

“莫哭莫哭,我既知此事就不会坐视不理。

贤媳可有办法,让符卿及光义免遭构陷?”

在杜太后的印象中,符氏一向是个有智慧的人。

听杜太后问出这句话,符氏心中暗喜,面上却有着犹疑。

在经过一番“挣扎”后,符氏方才开口说道:

“前朝世宗时,朝臣中亦有构陷家父者。

世宗为保护家父,曾许家父永镇大名府,世代与国同休。

自那之后,家父渐安。”

符氏侍奉杜太后日久,深知杜太后对周世宗是很推崇的,这也正常。

当年赵匡胤能一路高升,甚至赵氏能高攀与符氏联姻,全由于周世宗的赏赐。

由于心中推崇,一旦她提出周世宗的事例,杜太后一定会意动。

果不其然,听说周世宗的举措后,杜太后的心思变活络起来。

杜太后的想法很简单,周世宗是有名的明君,他的举措肯定是极好的。

但知道周世宗的举措有何用?

当下赵匡胤并不在京中,哪怕她有心将赵匡胤召来训令,亦是没办法做到。

而符氏就是不想这件事让赵匡胤提前知道。

察觉到杜太后的为难之色后,符氏适时说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:

“妾身听闻契丹有一太后名为述律平,她在世时就曾数下手诏,预防契丹君主为小人所欺瞒。

契丹国民都称赞她为贤后。

母后何不效契丹贤后故事,亦写下一手诏,杜绝奸臣之心?”

符氏的话,为杜太后指出了一条“明路”。

听到符氏的建议后,杜太后苍白的脸上,涌过一抹潮红,她恍然大悟道:

“是极,是极。”

“来人,快取笔墨来。”

拳拳爱子之心,竟让杜太后都有力气书写手诏了。

而在杜太后正欲动笔之时,为以防万一,符氏再度建言道:

“私诏难安公心,母后何不让人召来赵普、家父二人共为见证?”

赵匡胤离京后,曾明诏让赵德秀监国。

按照常理纵算杜太后要下诏,这件事亦要先让赵德秀知晓,方能有合法效力。

但符氏知道这一件事,在公布之前是不能让赵德秀知道的。

符氏竟想让杜太后动用权力,直接绕开赵德秀,真是其心可诛。

可“罢支郡”一事攸关符氏一族荣辱,更攸关赵光义的将来,符氏不得不这么做。

这件事虽有些冒险,但出其不意下一旦成功,足以成为符氏一族的护身符,让符氏一族继续成为大宋的“特权节度使”。

“就依你说的去办。”

在符氏的步步牵引下,病重的杜太后不知不觉间,已成为她的提线木偶。

得到杜太后的口谕后,符氏按捺住内心喜悦,她连忙起身将殿外的王继恩给喊了进来。

王继恩自成为内侍省主官后,将宫内事务安排的井井有条,故赵匡胤离京之时,将王继恩留在了宫中,替他从旁照顾着杜太后。

王继恩原本值守在殿外,并不知刚才殿内发生何事。

而他一入殿,便听到符氏说道:

“太后让你前去召赵相公及符节帅入殿。”

初听这话,王继恩就敏锐的意识到不对劲。

一向深居宫内的杜太后,突然召这两位外臣有何事?

可纵算心有疑虑,在杜太后点头后,王继恩还是恭敬的领命退下。

当王继恩走出殿外后,他脸上的恭敬神色,就大多消失不见,他心中的疑虑感越来越强。

王继恩先将目光望向政事堂的方向,随后想起某事的他,便猛地抽回目光。

王继恩先召来殿外内侍,慎重地对他们吩咐道:

“太后染病,需要静养。

没有皇后、晋王殿下的命令,不要让外界的消息打扰到太后,知道了吗?”

听到王继恩的吩咐后,内侍们明白王继恩的话中含义,皆躬身领命道:

“诺。”

在嘱咐完一应亲信后,王继恩就撒丫子亲自朝着宫外狂奔而去。

一边跑,王继恩一边喃喃自语道:

“晋王监国,什么事都应该先禀报他。”

一开始王继恩还很小声,似在为自身打气。

而随着离宫门越来越近,王继恩的声音越来越坚定,他的话语亦发生了改变:

“祖孙情深,祖孙情深太后要见的是晋王!”

“对,就是晋王!”

从礼宾院出来的赵德秀,正乘坐车驾返回皇城中。

经过一番唇舌后,他已完全说动韩匡嗣。

待韩匡嗣回到契丹后,他与耶律贤的联络就会建立起来。

坐在车驾中的赵德秀,正在思索着待联系建立起来后,他该如何继续施为。

当下距离黑山之变还有数年,目前耶律贤应当是在暗中积蓄力量中,耶律贤并非先知,他不会知道日后的黑山之变,他会完成的相当成功。

站在耶律贤当下的角度,他定然是想得到一切能够有所助益的力量。

自己身为大宋储君,足算的上一股强援,就像当年耶律倍在政变失败后,逃亡中原寻求避难一般,耶律贤面对自己的善意,绝不会无动于衷。

正当赵德秀思索着来日谋划时,他的车驾外响起一阵急促声:

“晋王殿下,晋王殿下。”

赵德秀认出这是王继恩的声音。

王继恩的语气颇为急切,像是有什么急事汇报一般。

意识到有事发生后,赵德秀连掀开车帘,让王继恩上车。

王继恩进入车驾中后,脸上带着庆幸的情绪,幸亏在宫门外遇上赵德秀的车驾,大大节省了时间。

在缓了一口气后,王继恩连将延寿宫中发生的异变,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。

王继恩并不知道杜太后的真正目的,可赵德秀听完王继恩的禀报后,整张脸都沉了下来。

果然愚蠢的人一旦身居高位,总是会不断吸引着野心家趋之若鹜。

赵德秀下意识联想起,历史上有名的金匮之盟:

“皇位传弟传弟再回传给侄子。”

将至高无上的皇位,当作给子孙的糕点般轮流传送,自以为能不委屈任何一个人,自以为能皆大欢喜。

这起码得多少年脑血栓,才能想出来的传位方式?

赵德秀连对着王继恩下令道:

“你速去延庆宫,将母后请至延寿宫中。”

“另外命信使快马传报父皇,言符氏一族有蛊惑太后之嫌,请父皇速速回宫。”

赵德秀的第一道布置,是想请王皇后当护身符。

至于第二道布置,则是赵德秀有意将这事往国事上定性。

当任何事务涉及到国事,他监国的权力就能发挥到最大。

等王继恩离开车驾后,赵德秀对着随行的吕端下令道:

“携孤印信,传令给殿前诸班直指挥使张琼,让他亲自率军护守延寿宫宫门。

孤不希望,有人私传消息出宫。”

接过印信后,吕端连忙转身离去。

作出一连串布置后,赵德秀下达了车驾转往延寿宫的命令。

赵德秀当下并不清楚,符氏具体安的是什么心思,但符氏故意想绕开自己,就说明她的图谋很大可能于国有害。

既然符氏一族主动送上门来,那赵德秀就不会客气。
热门推荐